中時編輯部落格優格推薦 部落格觀察 部落格觀察 - 第七次藍眼觀注

煩惱不上床,心寬福壽長。

To Be, or Not to Be

01 月 16 日(二)22:44風痕影光影紀事 參上大米蟲
To be, or not to be: that is the question.
生存還是毀滅,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。
──莎士比亞《哈姆雷特》

今天(去年10月05日)的人文講座由賓州州立大學對莎翁研究甚深的黃承元教授主講《戲說莎士比亞》。從這次的演講中,我才知道莎翁有不少作品其實 皆並非原創;但是,黃教授也說,只要你故事說得好,就會被別人記得──私以為此句甚佳,格林兄弟和蒲松齡不也是如此才能聲名大噪嗎?此外,黃教授還告訴我 們,光讀劇本是不夠的,你要真的去看一場戲,才能真正地認識莎翁這個人。

黃教授說,當時莎翁於倫敦所開設的戲院「環球戲院」(Globe Theater)允許觀眾隨意走動,所以演員隨時都有可能跳脫其身分,走入人群來互動。而莎翁的戲劇之所以要不斷地以冗長地臺詞說明已經很明顯的情況,就 是因為當時舞臺上的道具與佈景都不充足,所以才要說出:「好冷!」來表達黑夜,而被毒死的時候還要在那邊費盡唇舌地說:「我被毒死了!」(笑)

 說到道具,在環球戲院舞臺上方的屋頂下,還繪有日、月、星的圖案來代表「天」喔!而在左右則有供演員進出的門。有趣的是,除了外圈的座位以外,這個戲院還有賣站票呢^^!

在演講的最後,他放了幾段影片給我們看;這時我才知道,莎翁的劇原來被改編成那麼多部電影!而且即使是相同的故事,也會有不同的說法;因此,單單是 《哈姆雷特》就被改編成不少電影,如《夜宴》、《喜馬拉雅王子》等都是如此。而在母后中毒死亡的場景上,不同電影也使用了不同解讀;有的說是她為了警告兒 子而喝下毒酒,也有人說她是誤飲毒酒而亡。

在演講結束以後,老師提了一個千古謎題,也就是莎翁的生世之謎──這些說法在以前我找資料的時候也略有耳聞;不過黃教授說了一個有趣的笑話,是說莎翁其實是站在舞臺邊的丑角,負責「搖羽毛」讓大家笑的;而他的名字「莎士比亞」則是「搖羽毛的人」的意思。


    目前沒有人連結本頁

沒有任何留言

    還沒有人留言喔!歡迎您的留言

留下您的留言

您可使用的 XHTML 標籤如右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ode> <em> <i> <strike> <strong>


關閉
E-mail It